玉米叶拧成鞭,可不是小事教你5招,

北京中医能治愈白癜风吗 https://wapyyk.39.net/hospital/86297_lab.html

玉米,深受病虫害青睐,侵害玉米的种类繁杂,爆发频率高,防控难度大。

近年来,部分基层生产者反馈,玉米出苗后出现叶片发黄,扭曲成鞭状,且植株矮化,感觉是粗缩病和除草剂的药害,喷施药剂,病症没有缓解,还在日趋加重。

其实并非病害和药害,上述都是表症,这是由吸取植物嫩茎叶的汁液为生的害虫蓟马造成的,若不及时防控止损,就会减产,甚至颗粒无收。

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、选育品种的更迭及温度降水等方面的原因,蓟马正逐渐成为玉米苗期的主要虫害。

因此,为探究该类虫害的防控,高效快速防治,使玉米稳产高产,掌握病症特征、病症原因和防治措施就尤其重要。

病症特点

蓟马是缨赤目昆虫的统称,根据危害的作物类型和时期分为禾蓟马、稻管蓟马和玉米黄呆蓟马。

其中黄呆蓟马的分布范围最大,其它类型蓟马同样会危害玉米生长,只不过时期不同。当苗期玉米出现蓟马虫害,植株上表现的特征分别是:

虫害轻时,叶背浮现银白色条斑,就如同银白色的粉丝,还有觅食过程中,排出的粪便污点,叶面正面受害部位呈发黄状;

虫害较重时,害虫活动过程中,产生较多的分泌物,沾黏特性使玉米的心叶发育受阻,无法抽出伸展,叶片往往都会破裂畸形,拧成鞭状或者猪尾巴似的歪头状,还易遭细菌性病害的侵扰;

虫害特别严重时,叶片扭曲,光合作用受到阻碍,营养的生产运输困难,植株基部过量分蘖,分蘖丛生,植株粗缩矮小。

病症原因

该类虫害,不容轻视,不能懈怠,细微的管理疏忽,都会使虫害大面积爆发,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,虫害的出现是自然、人为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。

虫源基数大。蓟马繁殖能力强,靠在杂草、麦苗基部或落叶中度过深冬,次年小麦进入生长后期,茎叶老化,食用价值减弱,其再携族群迁移到玉米上危害幼苗。

适宜的气候。六月初至七月下旬,适合蓟马的生存繁殖,高温干旱是蓟马大规模爆发的必要因素,尤其是灌溉条件差、旱情重的田块要充分重视。

田间管理水平差。国内部分地区冬小麦收获完成,既不深耕犁地,也不施有机肥,还不清理田间堆积的杂草,直接粗放的点播玉米,这给潜藏的蓟马创造了极有利的生长繁殖条件。

潜伏能力强。迁移过来的害虫的体积小,聚集在叶片底部或者心叶内,只在较小范围内活动,昼伏夜出的特性和人类活动相反。当出现具体的病症,害虫种群数量已相当庞大,基本就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期。

认知水平有限。基层生产者文化水平不高,当田间病症出现,无法准确判断病症类型,错误防治,错误使用药剂,没能对症施治,灭除虫害的效果甚微。

防治措施

玉米种植过程中,蓟马虫害有两大危害高峰期,即6月中下旬和7月上旬,此阶段内分别是第1代和第2代成虫盛发期,活跃程度极高,过程中要严防死守,把虫害扼杀的摇篮里。

强化宣传。玉米进入苗期,相关农技部门要组织宣传,使生产者能清楚知道病害的特征和用药方法,做好虫害的监测,指导具体的防治事宜。

农业防治。定期巡查田间,连续无降雨造成田间过于干旱时,要适当浇水施肥,增加土壤和空气湿度,促幼苗快速生长,培育壮苗,增强植株的抗逆能力。

及时清理拔除田间及周边的杂草,拔除被虫害入侵的幼苗,集中销毁,使蓟马无处藏身,减小周边的害虫数量,控制虫口数量和虫害的蔓延速度。

虫害较轻,玉米苗出现鞭状时,轻轻剥开或者用刀剪划开受害叶片基部,促进心叶正常伸展,并适当的浇水补肥,增施植物生长调节剂,恢复长势。

田间诱捕。国内市场上,能采购到各类针对蓟马的粘板,以黄蓝板为主。购置妥当粘板,选择在蓟马爆发盛期,按照使用规范,投放在田间,可视虫害规模,调整粘板数量。

要注意的是,放置粘板后,要以5-7天为周期,检查捕获情况,如数量很高,就要适当清理粘板。

放置天敌。玉米蓟马在自然界的天敌很多,比如小花蝽、草蛉和瓢虫,适当放这类动物,能有效控制田间的蓟马数量,缺点是投入成本高,灭除的效果不确定性大。

药剂灭除。田间发现蓟马,要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温度较低时,用25%的噻虫嗪倍液、40%的毒死蜱乳油、20%的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倍液或10%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倍液重点喷施心叶和叶背,抑制虫害扩张。

综合来看,玉米蓟马防治关键期将至,相关生产者要重视防治灭除工作,坚持农业防治为主、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,要始终把水肥管理、病虫害防治摆在优先位置。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uoumao.com/hyfw/6462.html

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当前时间: 冀ICP备19029570号-7